类别:企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0-03-05 浏览人次:
看到群里大家都在热烈讨论四部委最近下发的通知,要“取消唯SCI等多个维度的评价体系”,而推出所谓的代表作制度,我想这么大一个会影响到千千万万个科研工作者前途命运的政策的出台,四部委必然在背后做了大量的调研、比较和借鉴并和国情的有效结合,总的来说,这个政策仍然具有一些“中国特色”,决策者的根本出发点是:想在对科研工作者的完全信任和SCI数数之间寻找一种平衡的折中方案。我们要承认,比较原来的SCI数数模式,这个新的模式是进步的,至少会把一大批为了SCI而SCI的人消灭掉,浪里淘沙,另一部分真正喜欢做研究并且基础扎实的科研人的能力会得到进一步释放。但是这个政策的出台,仍然要考虑它的适用人群以及时间轴的长度。在我看来,弱化过去对目标过于量化的考核体系,取消论文奖励制度,而强调代表作制度(注:时间轴设计要合理)无疑是一种进步。
事实上,我们首先来看看西方的学术生态晋升体系,以美国为例(注:因为我在美国有做博士后的经历,比较熟悉),美国tenure-track给一个人成长考察期限一般是6-7年,这是个不长但也不短的时间段,这段时间对许多Assistant Professor (AP) 来说,压力极大,你不得不申报项目,基金,还要给本科生研究生上课,自己还要招研究生,尽管学校会有一定的启动资金,但在聘期内,你必须有多个项目进账,有大量的发表,也就是perish or publish,这是一个二选一的命题,没有其他选择方式,所以许多年轻的AP在这个阶段拼了命一样,使出浑身解术,提升自己的publish,拼命地写本子,拿项目,以便证明自己的能力。许多人做出了贡献,但少有人在这个阶段能做出颠覆性贡献,因为出于生计和生存的现实考虑,你必须选择跟风研究,能在Top期刊和顶会上发表文章,多多少少也能说明你在同行领域圈内的地位,这种情况下,引入同行评价体系,仍然会得到圈内的一致认可的,如果你能顺利过关,那么恭喜你,拿到了铁饭碗顺利晋升为Associate Professor。通常来讲,真正的原创性贡献多是在Tenure-track以后进行的事,可以说西方这种学术晋升制度之所以比较合理,是因为这种制度既在一个人中短期时间轴上对其能力作出了一个比较真实客观的评估,也为这些经过tenure-track洗礼的人建立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支撑平台,为他们进一步作出突破性成绩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当然这些人经过晋升以后,不能百分之百保证,都能做出突破性的贡献,但是这些人比没有拿到Tenure-track(注:这里仅考虑技术和能力上的原因,不考虑其他政治因素)的人显然在统计概率上更有可能做出好的工作)(考虑到了人的不确定性)。其实,中短期设计的Tenure-track制度,即使你没有在此期间做出革命性的贡献,但是至少你的写作能力、数理推导能力、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长期积累后产生颠覆性成果奠定了良好的能力基础,这是不可忽视的一条,也就是说,这套体现的科学之处在于Top期刊和顶会确实还是能够证明你在圈内的影响力和能力的,当然,这里的能力包括范围很广,但在顶刊和顶会上发表论文的能力至少是不错的,这个体系认为你既然具有圈内的影响力,那么你更有可能在长期的研究中做出更好的成果来,所以它也考虑了长期性,把时间轴拉长来考察你,给你有个稳定的支持,接下来就是凭借科学家的自律以及其在对研究工作的自然好奇心和洞察力的驱使下,这个人是很有可能取得重大成就的。
所以我觉得SCI反映的只是一个方面,并非问题的全部,甚至不是问题的核心,所以我坚决反对:1年1次量化考核这种短视且会深度伤害科研人科研兴趣的恶略行为,考核上必须弱化量化行为(西方学术界还有考虑社区贡献的非量化行为,不妨可以借鉴和引入更多的此类维度),给真正的科研人更多的自由探索和凝神思考的空间,尊重科研规律,好的成果自然会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时间轴上出现。
超分辨荧光辅助衍射层析成像揭露细胞器相互作用全景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施可彬研究员和分子医学所陈良怡教授等人合作将三维无标记光学衍射层析显微成像与二维海森结构光...
2020-03-05基于实时光谱分析的智能飞秒锁模脉冲控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义理林教授与中山大学李朝晖教授等人合作,基于智能锁模算法、时间拉伸技术和实时高速电路建立的实时光谱控制平...
2020-03-05级联可调谐谐振器可对光的轨道角动量状态进行主动分选 近日,来自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们Shibiao Wei, Stuart K. Earl等人发表了题为Active sorting of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states of light w...
2020-03-05铌酸锂微谐振器中的拉曼激光和孤子锁模 近日,来自美国和中国香港的科学家Mengjie Yu, Yoshitomo Okawachi, Marko Lon?ar等人共同发表了题为Raman lasing and soliton mode-locking in lithiumniobate microres...
2020-03-05可重构的编码非相干光片阵列实现并行荧光体成像 近日,香港大学研究团队用一对接近平行且高反射的平面镜所构成的无穷镜实现可重构的非相干光光片阵列。通过编码调制单元,对...
2020-03-05量子行走中测量动力学拓扑序参数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课题组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复杂系统物理研究所MarkusHeyl教授以及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Jan Carl Budic...
2020-03-05